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获悉,在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,该中心新增公开发布20万个钻孔柱状图等重要数据,累计发布钻孔数量已达60万个。
新闻中心
需求减弱,矿产品市场回暖尚需时日
在享受了10年的贸易盛宴之后,矿产品供应商如今已经是蔫头耷脑了。
受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影响,全球矿业发展势头放缓,矿产品价格、贸易等指标出现了震荡收缩,矿产品贸易高利润时代宣告终结,但矿业持续增长的总态势难以改变。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矿产品生产国、消费国和贸易国。研究表明,近10年来出口和投资的快速扩张,刺激了矿业类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,其他矿产品需求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快速上升。
创新科技,向深空深海深地挺进
“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‘海马’号深海勘探设备、水下无人勘探机、固定翼时间域航电系统、“彩虹3”无人机、高光谱岩芯扫描仪等,总体展示了近几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装备研发的最新成果,也代表当今国际先进地质调查与勘探装备发展方向。”, 9月23日,在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展区,该局装备部副主任周昶自豪地对记者说。
政策制导:让矿业发展精准入轨
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矿业进入振荡下行周期。为应对不利的外部环境,世界各主要矿产国采取了多种策略,从包括财政、金融、税收、权利金、关税贸易、社区服务等在内的矿业经济政策入手,陆续推出更积极、更有利于推动本国矿业向好发展的举措。发达国家以保护勘查和勘查企业为主,而单一经济模式的资源国有加强矿业治理的趋向,以期创造更有利于吸引矿业投资者入驻的良好环境。
前八月采矿业利润下降七成
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1~8月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3.6亿元,同比增长8.4%,增速比1~7月份加快1.5个百分点。1~8月,采矿业(规模以上,下同)实现利润总额534.7亿元,同比下降70.9%,但跌幅较1~7月收窄6.1个百分点。
业内人士甘当“臭皮匠”——商业勘查资本市场可以这么搞
如何搭建中国的商业勘查资本市场一直是业内亟需破解的难题。在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举行的“2016商业勘查资本市场论坛”再次成为矿业领域关注的焦点。
目前,海外投资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,但境外市场中所要面临的法律、环保、民俗、政治等因素成为矿业公司的最大风险。
合作共赢,打造矿业命运共同体
中国矿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矿业合作。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:“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企业,甚至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。”
尽管有人质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失败太多,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,中国企业越发强大了。“谁也不是刚出生就会走路。成长总要付出代价,但同时也积累了经验。”
不管怎样,我们终究是跨出去了。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,目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企业规避风险,逐渐成熟,最终与投资所在国实现共赢。相信,在合作国家双方政府的积极协调下,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,加之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,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仍大有可为。
创新引领:重要矿产地质调查捷报频传
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实现重大突破;大宗矿产资源获接续性成果;石墨、锂等新能源矿产基地格局渐显。在201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专题论坛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、红红火火的中国地质调查形象。
近年来,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,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,秉持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在夯实基础的同时,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促进找矿突破,在油气等能源以及重要成矿区带、战略新兴矿产调查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突破。